查看原文
其他

一瓶饮料232种配料,这种营销噱头就别玩了

吴睿鸫 新京报 2022-09-17
对所有只卖“概念”、“玩噱头”的商家与生产企业,需重拳打击,严惩不贷。
文1050字,阅读约需2分钟 
撰稿 / 吴睿鸫(职员) 编辑 迟道华 校对 张彦君

▲一瓶饮料配料表显示232种配料。图/中国新闻网微博截图

近日,一位知名演员发布的一段视频,让一款含有红橘、甜橙、草莓、猕猴桃、白萝卜、西红柿、黄瓜、小茴香、红辣椒、花椒等232种配料的气泡水进入公众的眼帘,冲上了热搜。据成都商报9月12日报道,该款气泡水名为“ISDG茉汽酵素气泡水葡萄味(汽水)”,宣传中称采用了日本ISDG品牌核心综合酵素粉,拥有“每晚入睡更轻松”“提升夜间能量的消耗”等功能。

引爆舆论后,这款气泡水的出品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,他们添加的是一种含有232种植物元素的酵素粉,并不是真的添加了232种植物。至于为何要将232种植物元素都列出来,这位工作人员并不清楚。

销售这款气泡水的商家宣传文案称,其具有放松好梦、加速身体循环、提高基础代谢、调节人体内部环境、打造美丽体质等功效。但权威营养专家指出,这分明是妥妥的玩噱头、炒概念,“酵素”实际上就是“酶”,人体从该款气泡水中获得的有益物质十分有限,还不如吃一个苹果。与以往的‘三精水’无异,在这个饮料里,除了那些三精水成分,所谓营养成分,比瓶装饮用水还纯净,不可能实现商家宣传的效果。

应当说,不少生产企业与商家,为实现消费升级换代,生产出更具科技含量的商品与产品,但这其中也不乏一些“忽悠和噱头”。

若消费者购买这些商品,名副其实,倒也无可非议,但问题是,从现实来看,消费者为这些华而不实的“伪概念”产品,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,到手的却是名不副实的东西。究其根源,一是,有些产品没有国家统一标准,全凭商家“一张嘴”;二是,职能部门疏于日常管理,监管不到位;此外,也有维权渠道不畅、消费者不明就里等因素使然。

花高价买到的东西,却与普通商品并无两样,对消费者而言,既会造成经济损失,也会侵犯其合法权益。特别是市场上“玩噱头炒概念”的商家,因成本低、售价高而获得巨额暴利,这不仅对社会诚信构成挑战,形成市场“逆淘汰”,也会造成“劣币”驱逐“良币”的无序竞争,损害市场经济的肌体。

显然,不能任由“玩噱头炒概念”的套路屡屡得逞,相关职能部门,对所有只卖“概念”、“玩噱头”的商家与生产企业,需重拳打击,严惩不贷,同时畅通举报渠道;消费者自身也需对此保持警惕,莫被华而不实的概念牵着鼻子走。

值班编辑 康嘻嘻 古丽

点击下图进入"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实时地图"

乌军双线反攻,宣称已夺回大量土地


多品牌终止与李易峰合作关系


数字政府建设优秀案例征集

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“新京报评论”

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

欢迎朋友圈分享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